WEDCV155VD5RRV515DV

 

... 三月 OCTOR TH! 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 01 阿德勒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用一生在治癒童年。」 可見,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承載我們童年成長的原生家庭就象一幢房子,父母的愛就是一磚一瓦,如果愛足夠豐盈,它就是一間溫暖的小屋,庇護我們快樂地長大。 如果愛有缺失,它就成了一間破敗的寒室,四處漏洞,過早地讓我們經歷了風雨…… 02 其實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近幾年比較火的一些電視劇,講述的故事都是有關於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 就拿最近比較火的《安家》來說,還以為,「房似錦」是前程似錦的寓意。原來,這個「似錦」不過是「四井」的諧音。房家生了四個女兒一個兒子,這說明什麼?傳宗接代的意識,不生齣兒子誓不罷休。 這個第四個女兒,已經讓這個家庭絕望到了頂點。房似錦說自己就是房家要扔在井裡頭沒死成的老四,房四井。諷刺吧?這個生她的女人,竟然一開口就要一百萬。你以為,鈔票是天上掉下來的嗎?這樣吸血,良心不痛? 大家是不是都覺得這樣重男輕女的思想在我們老一輩的眼裡根深地固是不是。那你們還記得兩年前那部《歡樂頌》嗎?第一次讓我們覺得原生家庭恐怖的是不是來自於樊勝美母親那一句:小美啊,你要幫幫你哥哥呀。 樊勝美那麼辛苦的賺錢,結果不過是杯水車薪。 父親躺在醫院病床上等著手術費的時候,母親想到的只有女兒可以借錢,而不是兒子也可以出一份力。女兒獨自在上海打拚,母親一個電話沒有,兒子出逃在外,卻要求女兒給兒子寄錢。 ... 歡樂頌我看了不下十遍,每一次看樊勝美那對父母總是讓我恨得牙根癢癢,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樊勝美父母來上海依靠她的那一段,房間裡,她的媽媽跟她說讓她給哥哥寄點錢過去,她把記帳本拿出來。結果父親卻說:你的錢是給我們的,我們怎麼花怎麼用是我們的事情,你管不著。 是啊,管不著。畢竟在你們心裡兒子才是孩子,女兒不過是賺錢的工具。 哥哥是個永遠都填不完的無底洞,樊勝美甚至被曲妖精說成「撈女」。她撈的錢,都給了自己的媽。窮?真的很窮嗎?需要通過這樣,才能繼續生活下去嗎?都是藉口,可樊勝美不忍心。 ... 接著,《都挺好》的蘇明玉是樊勝美的升級版。蘇明玉的母親對她是恨,恨蘇明玉的到來毀了她的前途,毀了她到上海發展的機會,毀了她與昔日愛人的美好未來。 所以,蘇明玉是很苦、但不至於被吸血。因此,大家在看《都挺好》還沒有那麼生氣。尤其,蘇明玉的母親早已去世。那這份恨,直接轉化成了思念。人死為大,即便她說錯了什麼、做錯了什麼算啦。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人生狀態影響,就如一個人身體的一份深層記憶,即使目前因原生家庭導致的你的有些心理狀態不太明顯,但總有一天會山顯水露,才讓你恍然大悟:原來,曾經那麼深刻! 像樊勝美,她不夠有力量,一直遭受父母的盤剝。我們似乎更容易認同,這是一種顯而易見的影響。 但是,像蘇明玉,她似乎夠有力量,性格堅韌,夠自強,也有本事,能拒絕,能反擊。 那麼,對於蘇明玉這樣的人,就算是擺脫了原生家庭的影響了嗎?並不是的。 蘇明玉本可以成為一個溫柔的人,但是因為從小被母親的疏離和父親的軟弱影響,蘇明玉做為一個女性,整個人變得非常「堅硬」,像一個男人,不,像一個戰士。 03 這幾年來談得很多的話題就是家暴,大多數家暴的背後無可厚非的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 2016年2月14日吳謝宇母親謝天琴的屍體被發現,嫌疑人吳謝宇卻不知所蹤,經法醫鑑定,在2015年7月,吳謝宇就已經殺害了母親,而這半年多的時間裡,吳謝宇巧妙地隱藏了犯罪事實。 殺害謝天琴後,吳謝宇藉口要去美國做交換生,母親一同前往陪讀,跟親戚們借錢達144萬元,此後他利用母親日記上的字體剪貼複印,偽造了一封辭職信遞交給母親工作的學校。 很多人想不通的是,一個如此優秀前途無量的少年,為什麼會親手殺害母親,毀了自己原本可以閃閃發光的人生? 大家都追溯到了吳謝宇的前世今生,吳謝宇的父親在在2010年因病過世,當時很多同事朋友籌款1.8萬元慰問謝天琴,卻被母親謝天琴拒絕了。 有很多人也提到了這一點,謝天琴對自己要求嚴格,對兒子過度控制和關注,吳謝宇想脫離母親的管控,這似乎是一條可能的的犯罪動機線索。 ... 父親過世後的5年時間裡,母子之間其實已形成了共生關係,吳謝宇每天都會跟母親通電話,詳細到要溝通吃了什麼。 也有報導描述過母子倆睡在一張床上聊天,這些信號是親子關係親近的表現,但親近的過度,直至病態。 其實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又何止吳謝宇一個?大家知道那個瘋狂英語的李陽嗎? 2011年,李陽家暴自己的外籍妻子Kim的新聞被傳得沸沸揚揚。 起因卻是一件很小的事: 兩個人討論孩子是否要上國際學校,因意見不一致,李陽突然情緒爆發,先是怒斥Kim閉嘴,後又撲上去,抓住她的頭髮摁到地上開始拳打腳踢…… 瘋狂的施暴過後,Kim耳朵、頭部、膝蓋多處受傷…… 後來,李陽在參加一個電視欄目時,談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人們似乎從中找到了答案。 李陽小時候是由外婆撫養的,直到4歲以後,才回到父母身邊。雖然是自己的親生父母,李陽卻覺得和他們很疏離。 父母經常吵架,對李陽的教育也是簡單粗暴。 他不僅要經常遭到父母毆打,而且也受到過很多言語傷害:「你這個笨蛋……你肯定不行……」 ... 從小到大李陽都沒得到父母最正常的關心和關愛,因此和父母也無法親近,以至於他連和父親握個手都覺得不自在。 其實在我們大部分人的成長經歷來說跟原生家庭關係很大,幼年時他們不知道如何面對與父母的關係,長大後同樣不知道如何處理與他人的親密關係。 這種原生家庭在孩子心裡留下的深刻烙印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對於未來生活的一種態度,對整個人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04 上面講的都是關於別人的故事,但是我想我們身邊被原生家庭傷害的故事也不少。說一個我自己身邊發生的一個故事吧。 高中時期我們班的一個女孩,性格孤僻,每天走路都低著頭很害怕與同學對視,基本上每天在班級里她都是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有一次班級換座位,老師分了我跟她成了同桌。 在我的眼裡這個女孩是個看似堅強,但內心是非常柔弱的女孩子,並且非常的敏感,平時同學們說說笑笑無意識眼神落在她身上的時候她都會習慣性的往後縮一縮。 有一次月考數學成績下來了,她考了145分錯了一道選擇題,而我考了65分。我笑著跟她說要是我能考得像你那麼高,我媽肯定要給我祖先們燒幾柱高香了。然而我卻看到了她眼神里閃爍的淚光又或者說是一種我沒見過的絕望? 不過那時候的我沒什麼良心,心裡想的是學霸可能都比較奇怪,畢竟再高的分數在她們眼裡都是不滿足。 直到後來我看到她手上那一道道傷痕,我才知道那一種恐懼來自於她的家庭。家裡人望女成鳳,從小就讓她必須考第一,甚至不滿足於第一而是滿分。每次考少一分就會被打十鞭子,沒抽一下,都會在她的身上留下一個傷疤。 她跟我說,時間久了她都數不清有多少道傷疤,只知道那些疤痕又丑又疼,媽媽的臉又冰又冷,在媽媽的眼裡她就像個分數機器。可在她媽媽的眼裡這些分數不是為了她考的,都是為了我那個同學的前途。 後來高考,同桌一如既往的發揮很好,被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錄取,她打電話跟我說著這個好消息,那時候我才真正聽到她發自內心的快樂,我們甚至還約定一起去畢業旅行。 可就在我們約好出行時間後的三天,我收到了她自殺的噩耗。十八歲的她從十八樓縱身一躍,徹底消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里。原因是她媽媽要求她轉專業,認為中文專業不適合她而她應該要學習管理或者金融專業。 ... 那是她第一次反抗母親的安排,也是唯一一次她決定自己的命運,選擇結束這一切。 一直到現在,我都無法理解當時的她,是怎樣一種絕望選擇這樣熱烈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很難過的是,我口口聲聲說和她做永遠的好朋友,我卻沒有能夠一直陪伴她。 ... 05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生家庭,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是那麼幸運。有一些人,也許最初的那個家沒有給我們足夠的溫暖和佑護,甚至讓我們的身心傷痕累累。 但它只是我們命運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你可以選擇不原諒,但一定要選擇放下。 有過童年傷痛的伊能靜就曾有過這樣的對峙。 在一次正念課上,老師根據她的表現,指出:童年時母親對她是缺少愛的,請她回去同母親做一次深刻的交談。 迫不得已,伊能靜和母親進行了一次交心對話。 母親承認,因為父親想要兒子,所以伊能靜出生時,父親看了一眼以後就離開了家,她心裡很難受,無形中就把這種破裂的關係歸罪到了女兒身上…… 終於,伊能靜明白了自己心中的癥結所在,那就是:父母對自己沒有愛,這是她一直逃避的現實。 她說:「原來我走了這麼一遭,這四十五年,不過是要把最初的那個自我找回來。 ... 06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人到中年,婚姻危機、孩子叛逆、大齡單身、工作不順……這些問題看似都難解,可實際上,它們都跟一件事有關:原生家庭。 千萬別把所有的不如意,都歸結為自己的錯! 07 原生家庭是我們人生的起點,但絕不是終點。 ...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OKAPI 推薦

  •  

    文/蔡雨辰,|,簡子鑫2016年12月27日

    今年2月,《Switch》雜誌以「新東京漂流」為題,為攝影家藤原新也做了一個極富企圖心的專題,1983年的《東京漂流》被譽為「精準命中現代日本社會病徵」的預言之作,他帶著野犬般的敏銳嗅覺,靜靜看著逐漸為發展主義付出代價的東京。30多年後,他又如何標誌2016年的東京? 答案依然是人。 《Switch

內容簡介

什麼時候,人們雙手合十,可以一無所求?
那是人們對生活感到知足的境地。

  從不信神、反權威、反體制的批判青年,
  日本當代攝影師──藤原新也,
  用走過無數外國路的雙腳在家鄉第三次踏上「遍路」,
  原本抗拒雙手合十的他,在路上卻自然而然地雙手合十,
  這個手勢是什麼意思?它不一定只代表「祈求」,
  可能只是,向生命說一聲:謝謝。

  旅行過印度、西藏、土耳其的資深浪人背包客──藤原新也,
  回到家鄉多年以後,懂得用細緻的眼光看平凡的事物,
  路上的人、走過的風景,他深愛的那些盛開的花朵,
  每一則小故事在他筆下呼應他昔日的成長。
  旅行對他,不再是一場場的大冒險,
  騎上一部單車,把心打開,就是一次獨一無二的小旅行。

  標誌藤原新也一部從外在轉向內在的優美隨筆,
  從針砭社會國家的報導攝影視角,
  回來觀照死生,
  在自己的土地上
  以攝影師之眼,以行者之履,
  一點一點地找回內在的信仰!

  25歲時,一個力圖打破體制,與日本現況顯得格格不入的反骨青年──藤原新也,背著一架相機和幾卷底片到印度旅行放浪,也從這裡開始,他成為一位採訪記者,那是1968年學運潮的隔一年,他從髒污、擁擠、紛亂、躁動的印度,力圖找到自己國家──日本的真正問題,與新的定位。

  35歲,藤原新也的母親過世,他第一次展開四國遍路,帶著母親的牌位去完成母親的願望。第二次的四國遍路,是父親過世,到了58歲,藤原新也又為了哥哥展開第三次四國遍路。漂浪天涯多年以後,五十歲以後的藤原新也看事物的眼光變得更加寬容,漂浪的遊歷曾使他的內在與外在世界面臨過崩解,在國外他是一位異鄉人,回到日本卻又感到格格不入,一趟趟的遍路,一次次祈禱之旅,他從其他行者的身上看見大多數人的「業」,他長久的攝影觀看視角也讓他在旅行途中保有敏銳的感受,他浪人的性格則使他永遠保留著既開放又隨性的態度。他精銳細膩的哲思用最詩意感性的文字寫下。

  超資深浪人背包客「熟成」以後是什麼樣子呢?就是每一件平凡小品都有值得欣賞的況味。真正的祈禱,是一種雙手合十,一無所求的自足境界。

本書特色

  1.    藤原新也給「雙手合十」一個新定義,當一個人感到自足,便不需對神有要求。所以,真正的祈禱,是「一無所求」,是對生命的感謝。

  2.    從一場場的異國大冒險,來到平凡日常的小旅行,看見一位批判攝影師內在世界最根本的轉變。

  3.    回顧摯親之死,憶起往昔每一種滋味,他寫地方,就是在寫情,寫對生命的體悟。

  4.    油菜花、金魚草、老時鐘、烏賊生魚片……

  5.    生命偶發事件對人的影響,一個小事件可能扭轉人的一生,充滿濃厚的存在主義色彩。

  6.    收錄彩色攝影作品,看見大量「四國遍路」上的各樣風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藤原新也(SHINYA FUJIWARA)


  日本知名攝影大師、畫家、旅行名家、散文作家、小說家

  1944年出生於福岡縣門司港。於東京藝術大學就讀時,決定離開校園展開十餘年流浪各國的生活,此亦成為其投入攝影報導之起點。曾榮獲被喻為「攝影界芥川獎」的木村伊兵衛獎(1977年),與文學獎「每日藝術獎」(1982年)等殊榮。

  從最早的作品《印度放浪》開始,藤原歷經長達十多年的流浪/旅行生活,作品或是觸及生死主題、或是關於旅行與人生的價值,以視角獨特的照片以及帶有深刻批判性的文字獨樹一格,同時也鼓動了一個世代的日本年輕人,讓他們走往海外,深入自我。

  《雙手合十,一無所求》是藤原新也在59歲時的作品。經歷了亞洲各國的流浪、對於神與社會的懷疑,藤原在摯親紛紛辭世的59歲,抱著緬懷亡者的心情,以四國八十八遍路的旅行為書寫起點,描述對於死亡、別離、思念與信仰的人生物語。

  另著有《印度放浪》(馬可孛羅)、《東京漂流》(臉譜)、《總覺得波斯菊的影子裡藏了誰》(麥田)、《西藏放浪》、《全東洋街道》、《黃泉之犬》、《巴黎的水滴》、《Memento-Mori》等四十餘部作品。

譯者簡介

尤可欣


  曾任旅遊記者、編輯,現為英、日書籍譯者、自由文字工作者。譯有《刺青師》、《愛麗榭宮的餐桌》、《達文西的墨水瓶》、《印度尋祕之旅:在印度遇見馬哈希》(合譯)、《昨夜的咖哩,明日的麵包》,著有《沙漠中傳來的鼓聲──印度》。

目錄

顏施(越是難以接受的現實,越需要被療癒)
童眼(為了救贖世間的罪踏上四國遍路)
老歌(為死去的丈夫唱御詠歌)
雙手合十,一無所求 (心中無念、無我的祈禱)
歸於寧靜 (放棄無望的治療才是真正的愛)
老時鐘
犬影
色食是空 (哥哥人生最後的料理──烏賊生魚片)
死蝶
油菜花電車 (沒有成為文學家的F)
人生的誤投
交還於水
春貓
眼中的聖杯
看見富士山的人
母親
東京物語

無音
夢的技法
盛開的花
春花
 

編輯小語

  藤原新也在《雙手合十,一無所求》一書,寫他對於生命的「失去」之學習與觀照,這個「失去」乍看是人與人之間連結的一種斷裂,但並不是真正的失去。書中的藤原,歷經母親、父親以及哥哥的離世而啟動一次次的遍路之旅,這本書是他第三次「遍路之行」以後所寫下的一系列他對死生、信仰、生命價值的思索。

  但這本書,並不是一本介紹四國遍路的書。他以「遍路」為出發點,一路上帶給讀者的風景是曾經的浪人背包客、以客觀寫實攝影為職的報導攝影家──藤原新也,回憶與他生命交會的一人一景一物:老時鐘、老歌、傳統信仰、花與蝶、食物的滋味、兒時的秋田犬……日本社會的變異,與永恆的山水風景。

  相會,終又分離。這是人與人,人與景物相逢的宿命。曾進入生命的,都珍惜,都寶貴。這是相遇的意義。

  藤原沒有因為觀照死亡而顯現太多的感傷,他讓我們去看見最黃最茂盛的油菜花,去品嘗他哥哥鍾愛的烏賊生魚片,他讓我們用「藤原」的雙眼去望富士山,平實地叫人只能於心讀出內斂的感動。一如他書中收錄的攝影作品,這樣不華麗但卻真誠的文字令人佇留。我想,藤原明白這肉身的「死亡」已昇華成一種象徵。雙手合十,是對於相會緣分的祝福與祈禱。僅僅只是雙手合十,都帶來最深的理解與放下,都帶來最深的感謝。──劉憶韶

譯後序

  《雙手合十,一無所求》是藤原新也經歷二十三年異鄉旅行、十七年故鄉回歸,邁入六十歲前寫的小品遊記。那娓娓道來的敘事節奏、詩意的文筆、後中年才能體會的生死觀……這本書每一篇不起眼的小故事,對我自己、這個在紮根與旅行之間繼續流轉的人來說,有很多啟發、很多感動,他告訴我,一個曾經漂流的年輕旅人,也許到老都會繼續帶著異鄉人的眼睛、旅人的腳步過平常生活,就像你被開啓了第三眼,就很難再僅以兩隻眼睛觀看這世界。

尤可欣(永恆的旅人、本書譯者)

後記

  人與人之間到底如何交往、叛離、和解、相愛的呢?

  我們這漫長的人生,應該有大半都耗費在這上頭吧,這麼說並不過分,畢竟,與那些我們既沒見過也不認識的人、我們的朋友、還有親人之間,要尋找一個自己與他人能達成的平衡點,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然而除了這之外,人還會遇上一些局面,必須要跨越人際關係中更高的柵欄。

  那就是與死去的人的關係。

  當人還活著,要試著接受他人、然後試圖和解就已經是件不容易的事了,更何況當你面對的是一個死去的人,所有的承受、接納、和解過程,都必須找出自己和自己的心面對面的方法,那實在是非常困難的過程,特別是當你心愛的人死去,對於那個死亡要怎麼消化、怎麼接受、然後和解,要去找到一個安置「心的位置」的方法實在很難。

  本書收入的短篇,大多都是描述人的死,以及與之告別的一些事,這都是我自己親身的體驗,描述了許多關於面對別人的死亡時,自己怎麼去處置的心情。而這本書的書名「雙手合十,一無所求」彷彿是一種預言,為面對死亡時的自己該如何安置心境,埋下了伏筆。如果這本圖文集,可以讓讀者在面臨他人生死關頭時,知道自己該如何應對,從中可以得到一點小小的提示的話,那就太好了。

  另外,這本書裡收錄的照片,都是在哥哥去世之際前往四國旅行時所拍攝的,所有照片都沒有附圖說,因為那都是我透過一個親人的死亡去看到的四國,是當時我用自己的雙眼去經驗而獲得的感受。
 
二OO三年六月 於東京 藤原新也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204590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古老的歌〉
 
日照鮮明的午後,騎過幾重曲折蜿蜒的坡道,快要接近室戶岬的「最御崎寺」的時候,聽到了歌聲。
 
清朗明亮的聲音穿過寺廟內院傳來。
 
歌聲與下方傳來的清晰海潮聲交織融合著,聽起來,彷彿像是寺院內的孤魂幽幽地飄盪著,那聲調,不知為何聽起來像悲歌一樣,帶著哀愁與無奈,殷切訴說著深刻的情感。
 
為何這樣的場所裡,有人唱著這樣悲傷的歌呢?
 
我被一種無法言喻的情感攫住。
 
來到耀眼明星閃爍的東寺,為何前途仍然昏暗迷惘
以為這就是極樂西方的寶池,原來稱作黃金之泉
 
當聽得更清楚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是「御詠歌」,嗯,真沒想到御詠歌還有這種充滿感情的唱法。我記得這首御詠歌在從前是來四國朝聖巡禮必唱的經文,但現在,不知為什麼在佛像前唱誦的,大部分都變成心經,御詠歌幾乎都聽不到了,因此,現在聽見御詠歌反而覺得新鮮。
 
聲音的主人是位女子,歌聲中,有潺潺流水的彎曲搖擺,還有華麗延展的長音。
 
循著聲音傳來的方向,往本堂的方向走去,發現那兒有兩個女人,年齡我猜大概約五十歲前後,在本堂的階梯下方站著,而階梯上方,在陰影中還有一位穿著白衣的女人站著,聲音就是從那女人的背影傳來,當眼睛適應了陰影的昏暗,那女人背影的姿態終於清晰浮現的時候,我嚇了一大跳,那裡站著的是一個非常纖細脆弱、好像隨時都可能崩壞的老婦人,而這衰老的背影,實在與那遠遠就聽見、豐厚響亮的聲音合不起來。
 
終於,老婦人唱完歌了,小心翼翼移動腳步走下階梯,拿起放在階梯下的金剛手杖,深深喘了一口氣。
 
階梯下剛剛看見的兩位中年婦女還在,用別人聽不見的微弱聲音唱著般若心經,我想像這兩個人應該是陪同老婦人來的吧,但是,那兩人一邊唱著般若心經,一邊對著走下階梯的老婦人微微鞠躬行禮。
 
「……哎呀,不再更努力一點不行呀。」
 
老婦人在剛唱完心經的兩人身邊走過時,停下來說了這句。
 
我若無其事地傾聽她們之間的會話,然後聽見了九十三這個數字。
 
「哇,真想不到已經有這樣的歲數了呀,身體還很健朗喔,聽妳唱著那麼棒的御詠歌,還以為是跟自己差不多歲數的人呢。」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6B8xRQa.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07231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永靖血壓不穩定看什麼科員林憂鬱症治療有效中醫診所大城焦慮不安改善中醫診所
大城昏眩治療中醫 埤頭淺眠或多夢治療中醫 網路評比不錯的鹿港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花壇情緒緊張改善中醫診所 信義鄉入睡困難看什麼科 治療有成效的和美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信義鄉睡眠障礙治療中醫 員林情緒緊張改善中醫診所 治療有成效的員林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二林昏眩看什麼科 溪州口乾、口渴改善中醫診所 ptt推薦的草屯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代代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